中共株洲市委办公室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株办〔2019〕4号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株洲高新区、各经开区(工业集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
《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中共株洲市委办公室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2月28日
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2019年继续在全省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结合株洲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围绕更好发挥“四个作用” “五个突出”以及“优势更优、特色更强”,聚焦中国动力谷,对标省“五个100”,实施市“五个一批”计划,坚持储备项目抓转化、签约项目抓落地、开工项目抓保障、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坚持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引进协调推进,坚持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营商环境、要素保障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推进“项目攻坚”再提速、“配套行动”再提质、“五大机制”再提效,全面实现“5511”目标,为加快建成“一谷三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主要目标
“5511”目标。即:全面对接省“五个100”计划,深入推进“五大行动”,实施1000个以上“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完成产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50%,技改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超过4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超过16%,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0%。
“5”:全面对接省“五个100”,继续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重大产品创新、引进“500强”企业、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等五个方面攻坚。
“5”:开展五大行动,即项目攻坚行动和规划引领、园区升级、设施配套、环境优化四大配套行动。在巩固2018年成果基础上,更加突出产业规划落地实施,更加突出园区“135”工程升级版建设,更加突出基础设施补短板,更加突出温暖企业行动。
“1”:实施“五个一批”重点项目超过1000个。其中:重点产业项目300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100个,重点产品创新项目超过10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300个,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0个。
“1”:完成产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再提速。突出抓好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省“五个100”项目,以此示范带动、加快推进“五个一批”计划任务完成。
重大产业项目攻坚。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省重点项目、5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为主,把控节点、突破难点、精准发力,推进项目尽早开工、抢抓进度、加快投资、提前竣工。布局重点产业项目300个(含指令性计划46个),其中省级重大产业项目8个,实现3个按计划开工,5个顺利推进(其中1个竣工投产),完成投资50亿元;市级重点产业建设项目292个,实现149个按计划开工、143个顺利推进,其中47个竣工,完成投资超过552亿元。
重大科技创新攻坚。围绕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高端研发平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推动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布局重点科技创新项目100个,其中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3个,完成投资超过31.6亿元,研发投入超过13.5亿元;市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87个,完成投资超过33.5亿元,研发投入超过4.1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2.7%。
重大产品创新攻坚。聚焦15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及大数据、包装印刷等新产业链,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预期效益好的产品创新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效益。布局重点产品创新项目105个,其中省级重大产品创新项目15个,完成投资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市级重点产品创新项目65个,完成投资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市级重点产品创新项目开发储备任务25个,实现滚动推进。
招商引资及引进“500强”企业攻坚。紧盯强链补链延链需求,瞄准“500强”企业、湘商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实施“五大开放行动”,突出“五个对接”,充分发挥驻外招商联络处和各地商会作用,全力招大引强。布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300个,其中三类“500强”企业项目20个(省级引进“500强”企业项目任务10个,含首次落户湖南企业项目2个),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强化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实现项目综合开工率70%(其中2018年254个项目开工率达到90%、2015-2017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80%、2015年以前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70%、2018 年以前协议项目开工率达到 50%、2019 年新签约合同项目开工率达到20%)。
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攻坚。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核心技术需求,以“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为导向,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条”,为实体经济振兴、民营企业发展、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采取全职引进和项目对接、技术合作、聘用兼职等柔性引进方式,引进200个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实现人才(团队)当年签约、项目当年落地;重点对接5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力争实现50%以上带技术、带项目、有股份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当年签约、项目当年落地,并从中择优遴选符合要求的申报省级科技创新人才。
(二)四大配套行动再提质。规划引领行动重点推动产业规划项目化,建立充实产业规划配套项目库,用项目实施保障规划落地。园区升级行动重点加快产业园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打造产业园区“135”工程升级版,建设产业发展、技术支撑、融资担保三大平台。设施配套行动开展重点项目清项行动,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续建项目早日竣工;补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环境优化行动重点开展温暖企业行动,温暖在实处、温暖在宽处、温暖在高处、温暖在深处,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让企业有真正的获得感。
推进规划全面落地。进一步完善提升23个规划成果,上半年提交市委、市政府审定实施,特别强化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等12个产业规划的配套项目库建设,实现一个规划一个前期项目清单。新编制绿色食品、装配建筑、包装印刷等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规划。健全产业链推进机制,推动县市区制定区域产业链发展方案。深入解读产业规划,提升规划的知晓率、扩大规划影响力,凝聚产业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打造产业园区“135”工程升级版。加快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技术支撑、融资担保三大平台建设。全年新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动态储备标准厂房超过200万平方米。围绕15+4条产业链和园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中试基地和一批含技术培训、产品展示功能的共享性服务保障设施。建立“1+N”融资担保体系,设立总规模40亿元市级融资担保基金和多家县区融资担保基金,与国省担保平台联动,拓宽园区融资渠道。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资产重组、资本注入、担保征信、战略合作等手段,提升园区平台公司信用等级,推动其市场化转型,促进其做大做强。推动株洲高新区、醴陵经开区开展省级园区创新试点,在绩效薪酬及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
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继续实施城市双修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配套项目三年建成原则开展重点项目清项行动,优先推进意义重大、市民瞩目的续建项目提前竣工,优先推进前期工作完善、要素保障完备的新建项目早日开工,加快火车站改扩建、铁东路、新塘西路、北环路C段D段、响石广场改造、三馆三中心、爱心大院,湘江两岸亮化等工程建设。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市园区之间“断头路”、园区内部道路、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园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田心、董家塅、“430”等老工业区配套设施改造更新及清水塘老工业区污染治理修复。布局217个城乡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力争全年87个项目按计划开工,130个项目顺利实施,其中47个项目按计划竣工,完成投资410亿元。
深入开展温暖企业行动。提升政务效能。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社会投资园区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试点推进园区工业标准地出让,创新实施“减审批、并环节、优流程、缩时限、强服务、重事后”等举措,探索建立代办全覆盖、签约项目服务秘书制和企业投资审批承诺制,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试点。优化金融服务。完善政府性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模式,引导产业基金投资实体企业。加强财政、信贷、产业政策联动,全面落实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和风险补偿制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银行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出台《株洲市制造业企业“白名单”管理办法》,建立金融机构与优势产业链的联系对接机制。治理项目建设环境。排查化解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重点打击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恶意阻工、煽动闹事的黑恶势力,协商解决因水、电、气不配套影响项目建设问题。强化人才支撑。组建株洲市“千里马”“梧桐树”基金,支持企业核心人才持有企业股份,吸引优秀人才和团队来株创新创业、建设项目。
(三)要素支撑再强化。牢牢把握重点项目开竣工时间节点,倒排前期工作任务和建设工期,按照节点提供审批、土地及资金支撑,推动“135”重点项目库项目滚动实施,推进招商签约项目履约落地。每季度组织集中开竣工活动,确保200个以上重点项目按计划开工、100个以上重点项目按计划竣工。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对国家、省、市已出台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民间投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融资、审批报建、税收优惠等各类惠企政策的落实。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研究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株洲产业特点,在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相关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135”工程升级版、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突破、产品规模生产、企业帮扶等方面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转型发展,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加强用地保障。加快用地报批进度,按照项目建设时序需求,充分利用省“五个100”用地专项指标,通过“争取一批、增补一批、盘活一批、调剂一批、交易一批”,及时足额保障项目用地指标,确保全年实现报批土地超过1.8万亩。加大项目征地拆迁力度,开展征地拆迁集中清零行动和“点对点”征拆,全年集体土地征地拆迁3.3万亩以上(其中,征拆储备工业用地1万亩),国有土地房屋征收3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项目用地“零障碍”。加强土地出让,工业用地供地不设年度指标,达到出让条件的都给予供地,力争全市园区工业用地出让超过4000亩。加强土地储备,继续开展“土地标厂等项目”专项行动,各县市区闲置土地处理和园区低效土地盘活工作全面完成。全市产业园区动态储备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优先保证园区工业项目用地。
加强项目投融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土地收储债券、棚改债券等专项债券支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风险。推进相关市属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其信用等级,提高其市场化融资能力。继续完善和推广“投贷保补”联动的投融资新模式,拓宽资产证券化、项目收益债、片区综合授信和区域产城一体PPP整体开发等融资渠道,解决产业园区及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全年社会融资规模达到400亿元。
加强项目储备。充实“135项目库”。对接国省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加强项目策划开发,全年实现前期储备库新增项目500个以上,计划滚动库新增项目250个以上,其中产业项目比例均不低于50%。建立动态转化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研究论证,将条件成熟项目由前期储备库转至计划滚动库,加快进入建设实施库,形成滚动管理,力争前期储备库在库项目50%以上转化进入计划滚动库,计划滚动库在库项目70%以上转化进入建设实施库。
四、保障机制
(一)优化领导联系机制,继续实施授权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市“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领导体制,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攻坚行动组)、招商专项攻坚组、四大配套行动组、督查督办组职能作用。优化市领导对口联系机制,突出省“五个100”和产业链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大项目,推行一名市领导任链长,多名市领导联动的“五个一”联系机制(联系一个产业链、温暖一批企业、推进一批项目、引进一批人才、招引一个5亿以上项目)。继续实施市领导授权责任制,重点聚焦联点市领导现场协调解决前期审批、报批报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及后续具体落实情况跟踪。
(二)强化协调调度机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和完善五级综合分层调度和“旬调度、月通报、季讲评、过程考核”机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形象在一线树立。领导小组每季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结合“看、学、议”活动讲评会调度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情况,督导县市区、市直部门项目推进情况;牵头市领导每月至少调度一次,靠前指挥,深入联系项目现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推进联系项目,调度与项目相关的市直部门、县市区服务项目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对省“五个100”、5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市主要领导联系项目的调度和现场交办,不定期到项目现场专题调度项目进展,核查问题解决情况,对需领导小组层面解决的问题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后列入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月度督办事项。
(三)深化“看学议”机制,创新讲评工作新模式。在4月、7月、10月、12月组织四次“看、学、议”活动。严格标准,按照“三看三不看”(看产业项目不看基础设施项目、看新项目不看老项目、看竣工项目不看在建项目)的原则,不搞平均主义、不求面面俱到,不仅要看好项目、大项目、进展快的项目,也要看进展差、推不动的项目。评议到位,召开季度讲评会,对标月度工作计划,讲评县市区、市直部门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亮点工作及存在不足,议出好坏、议出结果,在主要媒体予以公布。推广深化,综合运用“看、学、议”在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土地储备、项目审批、劳动竞赛等专项工作,同步利用全媒体宣传解读、报道展示活动全程,形成互看、互学、互比,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四)细化“一单四制”机制,推进挂图作战智能化。巩固“挂图作战”“一单四制”的基础,全面推行重点项目调度APP系统。按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把控立项、报批、征拆、报建、开工、竣工等关键节点,倒排月度工作计划,作为“旬调度、月通报、季讲评、过程考核”的基础严格执行。强化项目调度的实时性,通过调度APP系统,即时填报项目投资及形象进度、存在问题和交办事项。强化评价的客观性,根据APP系统填报进度比对项目倒排计划,即时对项目进展、交办问题解决程度进行红蓝旗直观评价,并计入季度评价和年度考核的范围。
(五)硬化督查评价机制,全程引入第三方评估。督查督办组对产业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各项任务全方位督查,对重大项目推进、专项工作任务、市领导现场办公交办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问题交办等事项进行督办,集中整治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项目及专项工作进展情况等方面开展季度评估和年度综合评估。全程引进第三方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结果后评价机制,总结评价结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季度评价结果经新闻媒体进行通报,对连续2次排名靠后的县市区负责人进行约谈。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积极宣传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同时曝光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损害项目建设环境的反面典型。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未完成省“五个100”、园区工业大项目引进任务的县市区和责任单位,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附件:1.株洲市“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2.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五个一批”
项目任务安排表
3.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产业项目任务安排表
4.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配套项目任务安排表
5.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项目月度开工任务安排表
6.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项目月度竣工任务安排表
7.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市政府投资公司及相关市属国有企业指导目标表
8.株洲市2019年征地拆迁任务安排表
9.株洲市2019年土地储备与标准厂房建设任务安排表
10.株洲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安排表
附件1
株洲市“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第一组长:毛腾飞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组 长:阳卫国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 组 长:王洪斌 市委副书记
刘光跃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
蔡 溪 市政协主席
杨玉芳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何剑波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执行副组长)
吴巨培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主任
聂方红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覃万成 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羊贵平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左 琳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建之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李晓葵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黄 芳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胜跃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谭可敏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顾 峰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何朝晖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余明刚 市政协副主席
成 员:龙志华 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尹朝晖 市委常务副秘书长
尹光良 市委副秘书长
王事兴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董小平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周南洋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郑 剑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必农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朱胜辉 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察委副主任
晏首先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马民杰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蒋湘晖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
张 莉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蔡 平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王 坚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何建红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周伟任 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欧阳瑞丰 市委编办主任
罗光明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向 平 中国足彩网主任
陈大雄 市科技局局长
刘海宾 市工信局局长
龙松林 市司法局局长
李能斌 市财政局局长
蒋开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彭小中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何安国 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局长(主任)
徐业伟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付访华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潘才良 市商务和粮食局局长
杨小幼 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
刘 方 市审计局局长
兰 军 市统计局局长
崔家盛 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石慧彬 市政府金融办党组书记
边 宁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
欧阳辉东 市优化办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项目攻坚行动组、招商引资及引进“500强”企业攻坚组和规划引领、园区升级、设施配套、环境优化“四大配套行动”组及督查督办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承担项目攻坚行动组职能。
一、办公室(项目攻坚行动组)
主任:何剑波
常务副主任:聂方红、覃万成、左琳、黄芳、杨胜跃、谭可敏、顾峰、何朝晖
副主任:龙志华、尹朝晖、董小平、周南洋、郑剑、李必农(执行副主任)、马明杰、张莉、罗光明、向平、陈大雄、刘海宾、潘才良、蒋湘晖、何安国、欧阳辉东
成员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中国足彩网(项目攻坚行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优化办、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审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征拆办、市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株洲高新区管委会、株洲经开区管委会
办公室负责承担“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日常工作,对接省有关牵头部门;负责将省“五个100”,“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项目计划任务目标落实到“五大行动”组、各县市区、市级投资公司,并进行综合调度;负责统筹协调市级领导联系“五个一”活动;负责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季度讲评等重要会议和筹办大型主题活动;负责“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月度通报、季度讲评,年度考核等工作;负责问题交办、销号、通报等协调调度工作;负责起草政策文件、规章制度和会议材料,编辑活动简报和考核通报;负责制定宣传报道方案,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告。
办公室承担项目攻坚行动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负责省市“五个100”项目调度推进。〔其中:中国足彩网负责调度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调度农业类项目、市工信局负责调度工业类项目、中国足彩网负责调度现代服务业类项目)、市科技局负责调度推进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市工信局负责调度推进重点产品创新项目、市商务和粮食局负责调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市人社局负责调度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推进情况〕;负责统筹项目集中开竣工、推进土地储备和征地拆迁、项目投融资和项目策划等工作。
二、招商引资及引进“500强”企业攻坚组
组长:黄芳
副组长:潘才良(执行副组长)、向平、刘海宾、蔡平、王坚
成员单位:市商务和粮食局(牵头单位)、中国足彩网、市工信局、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贸促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株洲高新区管委会、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驻京办、三个驻外招商联络处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招商引资及引进“500强”企业攻坚组年度工作计划;2.负责统筹推进本组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加快大项目招引、在谈项目履约、履约项目落地开工,制定年度任务时间倒排表,明确具体的保障措施;3.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分类整理,建立工作台帐;4.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交办问题进行销号备案,协调处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需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5.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6.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规划引领组
组长:何朝晖
副组长:周南洋(执行副组长)、刘海宾、向平、蒋开建、付访华
成员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单位)、中国足彩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府金融办、市委人才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株洲高新区管委会、株洲经开区管委会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规划引领组年度工作计划;2.制定行动方案,统筹推进本组工作,明确各规划编制、完善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3.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工作台账;4.协调解决各规划制定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对需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5.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6.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园区升级组
组长:覃万成
常务副组长:何朝晖
副组长:周南洋、李必农、刘海宾(执行副组长)、向平、蔡平
成员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单位)、中国足彩网、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国资委、市统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市自来水公司、新奥燃气、各园区管委会。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园区升级组年度工作计划;2.负责统筹推进本组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重点推进集权强园,破除束缚园区发展瓶颈,加快园区升级步伐;3.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工作台账;4.协调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对需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5.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6.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设施配套组
组长:谭可敏
副组长:王事兴(执行副组长)、董小平、何安国
成员单位:市住建局[(市人防办)牵头单位]、中国足彩网、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城管局、市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征拆办、市自来水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国网株洲供电公司、新奥燃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株洲高新区管委会、株洲经开区管委会。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设施配套组年度工作计划;2.负责统筹推进本组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并制定年度任务时间倒排表;3.负责协调调度“产业项目建设年”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4.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工作台账;5.协调解决推进设施配套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对需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6.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7.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环境优化组
组长:何剑波
副组长:龙志华(执行副组长)、尹朝晖、周南洋、李必农、马民杰、何建红、欧阳瑞丰、向平、刘海宾、蒋湘晖、石慧彬、欧阳辉东
成员单位:市优化办(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中国足彩网、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工商联、市人民银行、市银监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株洲高新区管委会、株洲经开区管委会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环境优化组年度工作计划;2.负责统筹推进本组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政府效能环境、项目建设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并制定年度任务时间倒排表;3.协调解决推进环境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对需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4.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5.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督查督办组
组长:王洪斌
常务副组长:王建之、余明刚
副组长:朱胜辉、尹朝晖、尹光良(执行副组长)、晏首先、廖达平
成员单位:市“马上就办”办公室、市监察委、市委组织部、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审计局、中国足彩网、市优化办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督查督办组年度工作计划;2.由“马上就办”牵头,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为主,对“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3.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予以问责;4.对因工作不力导致“产业项目建设年”各项目标任务未完成或完成较差的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5.对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问题清单进行督办,对落实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