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续的阴雨天气给我镇秋粮收获和播种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玉米、花生作为我镇主要秋季作物,若不能及时收获,不仅将造成产量损失,还将延误后续秋粮播种进程,直接影响全年粮食生产安全。在此情况下,我镇迅速响应,多措并举,全力组织抢收抢种工作,切实保障阴雨天气下玉米、花生收获及秋粮播种顺利推进。
预警先行,把握农时天时,下好防灾减灾“先手棋”
天气变化是影响秋收秋种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帮助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减少损失,我镇持续加强天气预警和农防服务工作。一是强化部门联动与信息监测。镇政府与应急、气象等部门保持紧密联动,安排专人实时跟踪天气动态,及时掌握最新气象信息。一旦监测到持续降雨、大风等可能影响秋收秋种的异常天气,第一时间通过村级微信群、广播等渠道向全镇发布预警通知,确保农户及时知晓、提早防备。二是提供针对性农业防范建议。结合不同天气特点,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防范指导。例如,遇大风天气,建议对已收获玉米采取加固堆放、遮盖防雨等措施;预报持续阴雨,提醒提前疏通沟渠、抢收成熟作物,防止田间积涝,以此最大限度降低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精准调度,突破收割瓶颈,打通粮食入仓“最后一公里”
为最大限度减轻连续阴雨天气对秋收工作的影响,我镇紧盯农机调度与精准服务两个关键环节,全力推进玉米抢收工作。一是统筹引进适用农机。镇政府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主动对接多家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该类型机械接地压力小、通过性强,可有效应对泥泞田地作业难题。并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发布联系方式,便于群众自主快速预约进行粮食抢收。二是强化精准对接服务。针对种植面积较大或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安排专人协助与收割团队沟通协调,推动优先安排机具和作业时间,切实减轻特殊群体在恶劣天气下的生产压力,确保秋收工作高效、公平推进。
多管齐下,破解晾晒难题,筑牢粮食减损“安全网”
面对阴雨天气导致的粮食晾晒难题,我镇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集中与分散并举”的原则,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秋粮品质,确保颗粒归仓。一是鼓励引进烘干设备。积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企业引进烘干设备,向全镇开放提供烘干服务,并通过各村微信群发布设备容量、联系方式、收费标准等信息,方便农户按需对接、快速使用。二是充分挖掘晾晒空间。统筹开放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闲置学校操场、非主干道道路(晾晒宽度不超道路三分之一)等公共场地作为临时晾晒点,供农户循环使用。鼓励农户利用自家院落、平房顶等空间,最大限度拓展晾晒容量,实现“应晾尽晾、能晒尽晒”。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及时推送阴雨天气下玉米、花生的科学晾晒与储存技术,涵盖通风防潮、堆放管理等实用方法,帮助群众有效减损防霉,确保粮食“收得好、存得稳”。
下一步,我镇将紧抓农时、不误农事,全力推进秋粮播种,确保全年粮食稳产增收。